其他
《长津湖》又遭盗版:院线电影盗版为何屡禁不止?
《长津湖》上映18天,票房已达49亿,占国庆档总票房的73%,有望冲击中国影史票房第一宝座,如无意外应是2021年中国票房最“牛”电影。凭借这部电影,吴京在这次国庆假期后超越沈腾,位列中国电影票房第一人。这部电影也带动了作为主演之一的易烊千玺个人票房累计破70亿,被业界寄予成为史上最年轻的“百亿票房演员”和“00后首位百亿演员”的厚望。
但是电影的创作者们还没来得及高兴,他们深恶痛绝的事却又发生了:《长津湖》上映短短5天时间,盗版资源早已横空出世,在网络上疯狂流传。
部分甚至高举“高清片源”的旗帜大肆宣传。即使是战狼吴京大喊着“这里是中国”,似乎也拿它们没办法。
这也不能怪战狼,毕竟人家《扫黑风暴》一整个扫黑团队照样没法震慑住盗版的猖獗……
到底这些盗版传播者从哪里获得这些所谓的“高清”片源?又是借助怎样的渠道传播?又是谁能从中获得什么样的灰色收益?
1
十八般武艺捍卫正版影片
别看盗版满天飞,以为是电影院不上心。实际上,他们在正版影片的保护上下了不少功夫。
由于复杂的保密措施,电影院放映影片的条件十分严苛:只有在密钥文件、制片方给的影片拷贝硬盘和一台专门放映电影的设备这三个条件齐备的情况下,电影才能正常播放。同时,密钥还通过技术手段限制了播放的地点与时间等,只要有其中一个信息与密钥的设定对不上,电影都没办法正常播放。
如果你以为把这三样东西攥在手里就能“召唤神龙”,那就真的有点天真。这三样东西的本身也被“高度加密”,叫你即便拿到了也只是“鳄鱼咬乌龟”。
作为播放院线电影的钥匙,密钥文件需经过sha256和base64加密,破解十分困难。而世界上的每一台电影播放设备都有配有专属的识别码,每个影院的密钥都是由制作方根据影院的播放设备“量身定制”。获得这个密钥文件的渠道可能是制作方指定的网盘、社交工具,也可能是特定的电影系统。
影院的影片都是用MXF封装。没有密钥,随便你放在什么设备上都没法打开,暴力破解根本不现实。
此外,在每一部电影上架院线之前,制片方会拷贝母盘中的影片,将拷贝硬盘通过快递的方式配送至所需上架的影院中。为了保证拷贝硬盘不被有心人利用,它们除了配有独一无二的识别码外,还会被加入“暗水印”。与我们平日见到的图片水印不同,这种“暗水印”虽然被嵌于影片内部,但肉眼却无法观察到,不会影响观影质量。
最后,即便有技术大神有贼心可以破解密钥,恐怕放映设备也不是一件好解决的事。毕竟放映设备有很多的协同设备,价格高昂不说,重量也不轻,就算家里有矿且找到卖家,想搬也是很难搬得走的……
2
“重赏”之下有“勇夫”
马克思认为300%的利润就已经能使人不怕犯罪,甚至不怕绞首的危险。在庞大的利润面前,即便是这样复杂的保密措施也压不住不法分子蠢蠢欲动的贪心。
(1)短短数日就能看盗版?盗录在作怪!盗录,是指通过电影院架设数码摄像机或使用手持摄像机偷录而产生的资源。也是院线盗版传播最多的一种,门槛低、见效快。
如果网络上流传的某个影片人物失真、带观众笑声、不时还有一两道不明黑影飞过,那么它就是俗称的“枪版”(CAM),通常是用数码摄像机从电影院盗录的。在空的影院或用专业摄像机在投影室录制的叫TS (准枪版),图像比CAM好一些。
虽然理论上一部内存够用的智能手机就能完成整个作案过程,但由于后续还需要进行清晰度校正等具有一定技术含量的工作,且得出来的影片体验感不一定很好,因此为了得到“质量更高”的影片,不法分子会到小城市的电影院挑选观看人数较少的场次进行偷拍,以降低画面和声音的不稳定性,方便有个好市场。
(2)追求高清,盗版影片“也疯狂”由于盗版电影的利润过于客观,不法分子在画质上也“内卷”起来——他们已经不再满足于盗录的低质量片源,而是追求与影院一样的高清画质,甚至向复杂的电影保密措施发起了挑战。
首先,不法分子会先“克隆”一台电影放映服务器,同时盗用合法正规影院的账号、密码,并隐藏播放机的身份信息,防止盗版影片暴露。
随后,不法分子大多运用两种方式取得正规影院的账号密码,以获取片源及密钥:一种是“上头有人”型——与影院现员工内外勾结,复制正规影院服务器的数字证书信息和下载电影密钥的账户、密码;另一种是“吃老本”型——部分不法分子拥有影院从业经验,因而可以使用以往掌握的账号密码。也有一些作案团伙运用技术破解获得服务器权限,从而直接掌握密钥。
在具备影片播放条件后,为了逃避监管,不法分子会将设备带到境外,利用远程操控的方式,结合放映服务器、密钥以及影院流出的高清片源,进行翻拍、修正、加密,最后制作出高清片源。2019年爆火的春节档电影《流浪地球》就深受其害。由于作案团伙在境外网络不稳定,迫不得已使用国内设备作案,才被公安机关一举擒获。
3
盗版电影怎么传播?
(1)智能、“国际”又方便,盗版电影还挺“出息”非法小网站域名在国外注册,盗版链接通过各类社交工具传播,越来越多的人通过手机观看盗版,甚至在直播平台也能看到盗版电影出没。
中国版权协会版权监测中心曾于今年2月18日对春节期间影视节目进行版权监测,并发现各类平台中,主要传播平台渠道是小网站,监测到的疑似侵权链接占比高达66.4%;其次是社交网站,占比达26.1%;视频类平台占比3.9。
追踪上述传播盗版的小网站的服务器,中国版权检测中心发现在追踪到的7465个服务器中,位于中国大陆境外的竟高达5899个,超过半数位于美国。
(2)改头换面,伪装“短视频”整部电影上传目标太大,容易被发现。不法分子通过将一部电影拆分成为若干片段进行传播,从而逃避监测,并且让这些盗版片源在短视频领域“活跃”起来。首都版权产业联盟秘书长韩志宇指出,有些较大平台动辄向用户提供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拆分短视频的片段,“例如《芳华》在电影院上映的同时,有一个平台上可以找到近50个相关片段,加在一起时长大概有半个多钟头。”
4
灰色产业链——不法分子怎么从盗版电影里搞钱?
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一部盗版电影,竟然有四拨人能从中获利。
(1)资源售卖,盆满钵满对于盗版电影,最直接粗暴的获利方式莫过于直接售卖盗版资源。不法分子通常采用“线上+线下”模式:线上,大量散播盗版资源的信息、帖子,吸引潜在买家;线下,精准对接各类"小影吧",向其老板兜售盗版资源。这类"小影吧"多集中在洗浴中心、隐蔽性好的茶社、地下影院等。“X元看大片”的口号吸引着众多观影者的眼球,即便单片价格较低,但重在“市场”广阔,“薄利多销”。
(2)“传销式”发展下线代理有片源的能直接兜售片源,没有片源的也未必没办法牟利——发展新代理也是一个“新思路”。每当吸引新代理入团后,新代理需要上交一二百元左右的代理费,而发展出该新代理的人则能获得一定的分成或奖励。
(3)小小弹幕也是聚宝盆盗版影片的画面上方总会时不时飘过澳门某赌场的广告弹幕,还有一些网络游戏广告。这些是不法分子在盗版资源加工过程中添加到影片内的,可以给不法分子带来巨额广告收入。
(4)广告联盟竟成盗版电影“输血管”实际上,在近年被判侵犯著作权罪的案件中,大量获刑的案件当事人的原因还是贩卖盗版资源,但通过自建网站传播盗版获刑案件普遍存在一个共同点:通过广告联盟获利。
非法盗版网站的背后是广告联盟。为什么非法盗版小网站也可以成为广告联盟的流量来源(媒介成员)?
连盗版小网站那丁点流量都不放过从而铤而走险的广告联盟不在少数,但猫腻也有出在媒介成员身上的:有的媒介成员自身鲜有人问津,为了赚取广告费,就将广告联盟的源代码转包给非法小网站,从而将非法小网站的点击量算进自身的点击量中。
5
痛击盗版,还市场一片健康生态
(1)立法:细化盗版表现形式,降低入罪门槛近年来,我国立法层面打击盗版力度不断加大,《刑法修正案(十一)》除了降低了侵犯著作权罪的入罪门槛,还把整节犯罪的量刑上限从原来的七年上调至十年,而下限又取消了拘役刑,也就是说,今后只要行为人被追究包括侵犯著作权罪在内的任一知产类犯罪,主刑最低也是6个月起。经过《刑法修正案(十一)》修改后的《刑法》第217条第(六)项的规定“未经权利人许可,故意避开或破坏权利人采取的著作权保护技术措施的构成犯罪”,体现了对新修订的《著作权法》第53条及《计算机软件保护条例》第24条的衔接与呼应。
(2)执法:技术武器守护版权2016年,国家广电总局电影质检所与NexGuard公司签署了独家水印保护授权协议,通过向电影内置入水印的方式,便于在电影被盗版后对盗版文件的水印信息进行分析,排查盗版来源。实践中不少案件,都是通过追踪“水印”的方式锁定了泄露源。
(3)号召观影者增强版权意识“没有买卖就没有杀害”。只有市场不再存在,不法分子们才没有可乘之机。为了杜绝盗版,不少制作方利用演员的号召力和“粉丝效应”,向公众科普盗版属于侵犯知识产权的行为,增强公众的版权意识。
6
结语
当前,我国电影产业正处于最好的发展时期,叫好又叫座的精品力作不断涌现,中国电影产业正在奔跑向前。而盗版的大行其道,却是对电影人劳动成果的不尊重,如果这样的行为屡禁不止,只会让更多优秀的电影人心寒,最终让我们欣赏优质国产电影的机会越来越少。贪便宜看盗版电影一时爽,代价却是整个中国电影产业的萎缩与长期高质量影片产出的削减。中国电影产业的繁荣景象来之不易,这样的繁荣需要我们共同来维护和延续。
严厉打击盗版,决不让盗版伤害电影产业,这既是对中国电影产业负责,也是对电影从业者和消费者负责。咱电影院见!
推荐阅读